首页 产业 > 正文

返校上课,“孩”在“狂飙”?

2023-02-13 20:46:22 来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结束了长期的网课

如今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学了


(资料图片)

一周以来

不仅很多中小学生表现出“不适应”

连带家长的情绪

也跟着“狂飙”

慈父+严母=?

面对“放开”后第一个学期

孩子和家长

都做好心理调适了吗?

“开学健康第一课”,

学生、家长都统统来看看!

王惠玲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精神卫生中心 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汉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委

(一)

王惠玲强调,经历过漫长的网课后返校上课,“开学综合征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经引导和孩子的自主调节,多数孩子症状会逐渐消失,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大的影响。

但如果症状较重或症状持续存在,会导致孩子无法坚持完成学业,或者发展为躯体形式障碍、适应障碍、长期焦虑等。

“开学综合征”具体症状如图,赶紧艾特你的新同桌来自测。

然而,家长们应对“开学综合征”,往往存在五大误区:“急刹车”、“一刀切”、“批斗会”、“填鸭式”、“放风筝”。

各位家长们看过来

这才是正确打开方式

⬇️

1

应对“昼夜颠倒症”

制订作息时间表并遵照执行,包括起床、洗漱、几点出发去上课等时间,使大脑形成新的程序记忆,巩固生物钟,帮助适应新节奏。

2

应对“拖延懒散症”

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新学期计划,也能帮助我们对新学期充满期待。

3

应对“社交恐惧症”

寻找有趣的话题,主动与同学交流。可以和朋友聊一聊自己的假期生活,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吃到了什么好吃的食物等等。

4

应对“学习焦虑症”

正确看待焦虑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实际行动战胜焦虑,比如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进行总结整理。

5

应对“手机依赖症”

给自己设定奖励机制,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适当进行娱乐,比如打羽毛球、踢足球、下象棋等。放下手机,你会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

(二)

王惠玲介绍,emo是时下年轻人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说到底就是一种抑郁的状态,说严重了就是抑郁症

近三年大环境的变化,使得全人类都遭受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青少年的压力多来自于美丑胖瘦的容貌焦虑、孤独感、校园霸凌、考试满分及成绩不容波动的完美主义、父母之间的冲突、父母的过度否认等。

听我的!

我都是为你好!

闲的吧?整天想些没用的!

初我就不应该生下你

家庭,特别是亲子间的沟通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好好说话,会对孩子带来直接的心理压力。

孩子与父母交流少,并不一定表示患有抑郁症,家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直接表述“你现在有抑郁症”或者“你心理有问题了”等内容。

抑郁症的诊断是一项专业的工作,需要到正规医院心理门诊请专业医生进行评估诊断。

青春期叛逆

VS

抑郁情绪

(三)

01

学会表达情绪

愤怒、焦虑等情绪体验的出现是很常见且合理的,但它们从程度上有强弱之分。

当感受到强度在自己无法自我排解的情绪时,首先要接受自己的感受是正常的,其次要适当表现出来、提出异议和不满,必要时可以以暂时的抽离来转移注意力。

02

学会调节情绪

在过度应激状态下,青少年在某种外界环境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反应状态,往往会伴随着多种负性情绪。

例如在应激产生的同时附加着失望、震惊、厌恶、恐惧、痛苦等情绪感受。

对此类问题的解决,可以采用系统脱敏、认知改变等心理调节的方式。

认知改变: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替代思维,将消极想法替代为积极想法。通过调整错误的两极化思维,激发心理活动的灵活性,避免思维的极端和僵化。

认知行为治疗不是单纯地改变认知,而是在行动中体会和调整认知。

除此之外,也不放试试“SWTC”情绪调整法

要知道,抑郁症不是一种

羞于启齿的疾病它不是懦弱

不是心理素质差

更不代表失败

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式

抗抑郁类的药物

以及正确的心理疗法

仍然能让孩子回归正常

重新获得快乐和自由

祝愿每个可爱的大小宝贝

都能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END—

来源:武汉医学会、湖北广播电视台大健康发展中心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起点体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